嬌蘭為您講解漢服文化
發布時間:2014-06-28瀏覽: 次
早在20世紀末,中國的大學生們率先提出:漢服才是中國人的國服。進入21世紀后,大學生們不但講究穿著漢服去過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,如端午節、中秋節等,甚至于走上街頭倡導節日或隆重禮儀時也要穿漢服。那到底什么是漢服呢?
在中國服裝史中,有相對于少數民族的漢族服裝,有相對于其他朝代的漢代服裝,如果我們籠統地把京劇舞臺上宋明朝代留下來的大襟長袍、儒巾等叫為漢服,顯然有些概念不清。
舉幾個古籍中的例子,如《遼史·儀衛志二》中寫道:“會同中,太后、北乾亨以后,大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;重熙以后,大禮并漢服矣。常服仍遵會同之制?!鼻宕勥w《北游錄·記聞下》中寫:“遼史,太宗德光入晉后,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,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。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?!边@里說得很明白,那就是遼初建國時,禮服分為二式,漢族官吏用五代后晉的服制,被稱為“漢服”,或稱“南班服制”;契丹諸臣仍穿契丹民族的衣服,稱“國服”或稱“北班服制”。耶律德光在遼會同元年(938年)決定,遇有重大朝會時,皇帝隨漢官穿漢服,主要由通天冠、遠游冠、進賢冠等漢族政權的傳統官吏服飾組成,如通天冠是秦代時吸收楚冠樣子定制的,作為皇帝常服;遠游冠也是從楚而來,只不過多為諸王所戴;進賢冠多用于漢代,為文吏、儒士所戴的一種禮冠。
與此相類似的沒有作為服制的漢服之稱,如近代徐珂在《清稗類鈔·服飾》中寫道:“高宗在宮,嘗屢衣漢服,欲竟易之。一日,冕旒袍服,召所親近曰:‘朕似漢人否?’一老臣獨對曰:‘皇上于漢誠似矣,而于滿則非也?!酥??!币陨蟽煞N古籍記載中出現的“漢服”之稱謂,主要是指區別于少數民族的漢人之服。
再見記載中的漢服,有直接標明朝代的,如明代文震亨《長物志·衣飾》中寫:“至于蟬冠朱衣,方心曲領,玉佩朱履之為‘漢服’也,幞頭大袍之為‘隋服’也?!?
那么,我們如今的大學生們熱衷的漢服是什么樣兒呢?看了一些報道,包括報紙圖片的,也包括照片的,還包括對面坐著的真人秀。斜領大襟或許是一致的,領子上有領緣,即在淺色衣服上包有深色的領口邊緣,從左向右掩,這符合中國漢族人的右衽,這一點區別于契丹、女真等族人的左衽。長袍也是比較一致的,當然也有女大學生穿半長的,有點像僧服,總之是寬衣大袖,看上去確實有些古代服裝的感覺。男生愛戴一頂黑布做的上有平頂的儒巾,如飄飄巾;女生則長發略扎而披在肩背,下穿一件高腰古裙,手拿一把清絹制團扇??瓷先ビ行┫窆湃说姆椥蜗?,滿有意思的,也有點兒像戲服,因為京劇服裝本來就是選用的宋明服裝,而宋明服裝還是從漢唐而來。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漢族人執政的后一個王朝,明前有遼、金、元代,明后又是清代,因此明初建時即要廢除胡服,統一為漢文化模式,而后明亡清始時,又因不成文的“十從十不從”中有“儒從而釋道不從,娼妓從而優伶不從”,因此中國漢族得以在戲服中被留傳下來。
這就難怪了,大學生們的漢服為什么像戲劇舞臺上的古代服裝呢?京劇戲裝中確實留下了中國服裝的精粹
- 下一篇: 職業OL輕松打造工作裝
- 上一篇: 各種西裝的制作工藝
相關閱讀